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能源动力电池“三高”关键材料与技术分析和研究

2025/8/26 13:33:10 标签:中国传动网

 全球新能源汽车(纯电和插混)销售量,2023年为1465万辆,2024年1823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入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3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50万辆,全球占比达到64.8,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1286万辆,全球占比70.5%。

  2024年全球锂电池产量达到1545GWh,到2025年全球主要锂电池厂商规划产能达到4335GWh,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6席。

  工信部发布我国锂电池电池产量2023年940GWh,2024年1170 GWh,锂电产值超过4万亿元,其中动力型 储能型 消费型锂电池产量分别占比826 260 84 GWh。

  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全球占比70%,引领全球,电芯制造与电池结构设计技术优势明显,但原创技术偏少,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于突破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

  锂离子电池受制于脱嵌反应机制和材料体系,其能量密度公里密度循环寿命安全等性能相互制约,难以兼顾,如何实现电池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迫在眉睫。

  电池高比能高安全及提升策略:

  ● 高比能电池正极材料(高容量,高电压)解耦设计,协同提升:Mg参杂钴酸锂占据Li层,作为支柱稳定4.6V电压下的循环。

  ● 高比容量金属锂负级,金属锂是圣杯级高比能负极,在空气中很难稳定保存,要在实际应用,需解决金属锂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多种薄锂负极制备策略,锂银合金厚度低至1微米的大面积锂箔。直接刮涂法,将熔锂浇铸到碳纳米管薄膜上,从而获得超薄的Li-CNT膜。

  需要注意一点,金属锂负级稳定性差,固态电解质界面电阻大,行业内提出了“锂合金化”“界面亲润”新策略,构筑了系列稳定的金属锂负级,优化固态界面结构。

  这种看法,将锂金属作为金属看待,认为金属必然存在疲劳效应。疲劳与锂电池失效的关联分为三种模式:

  ◎ 缺陷疲劳主导的失效,锂金属与固态电解质接触不良时,初始缺陷会增加局部电流密度和应力集中,加速界面退化。

  ◎ 动力学疲劳主导的失效,在高电流密度下锂离子扩散速度有限,导致锂剥离过程中产生微孔并扩展,导致界面退化。

  ◎ 循环应力疲劳主导的失效,即使在低电流密度下,循环应力仍会导致金属锂疲劳最终引发界面退化。

  ● 微乳电解液实现金属锂电池“三高”

  难点在于界面结构难稳定,材料退化难控制。同步调控正极界面CEI和负极界面SEI 。挑战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界面不稳定,易发生副反应。

  ◎ 策略:解耦CEI和SEI ,设计非均相微乳电解液,实现同步调控。通过溶解度筛选构筑微乳电解液,氟化溶剂形成不可溶核壳结构的微乳液。

  ◎ 高稳定:同时形成富含LiF的CEI和SEI层,大幅提升界面动态稳定性。

  ◎ 高安全:含F电解液具有阻燃特性,循环过程未观察到气体产生,针刺无压降,不起火,呈现优异的安全性能。

  ● 高比能无负极金属锂电池

  行业内发明一种P区金属添加剂,原位构筑人工SEI膜,提升界面稳定性和锂离子快速输送能力,获得更高的循环和100%库伦效率。

  ● 补锂技术助力实现电池高比能

  行业内发现锂箔预锂损伤机制,粉化和死锂导致锂利用率低。电子转移路径的阻断,导致锂残留和低锂利用率,容量加速衰减。

  ● 自愈合界面调控实现高比能高安全

  挑战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固固界面阻抗大,影响界面锂离子输运,利用聚醚氨脂电解质中的二硫键和氢键自愈合,实现固态锂金属电池多界面自修复,提升界面相容性。

  ● 萘穿刺的聚合物复合集流体

  ◎ 挑战:内短路是导致电池起火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 解决方案:提出第二可变形隔膜,抑制内短路的新思路,构筑金属聚合物的复合集流体。

  ● 热关断智能电解液

  100摄氏度以上电解液分解成离子阻隔型SEI和CEI,关断离子输运。

  小结

  面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规模储能的重大需求,发展高比能高安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电池体系。

  ● 基础研究:新机制:工业条件下电化学体系反应机制的新认知,如锂疲劳、电解液。

  ● 新材料:复合集流体、热关断智能电解液、锂合金负极;新策略:解耦精准设计,协同提升性能。

  ● 技术攻关:

  ◎ 高比能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固态化,界面兼容及自愈合。

  ◎ 电池超级快充技术:杂原子参杂石墨负极。

  ◎ 原位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成像分析、光纤监测。

  ● 重点突破:

  ◎ 复合电极材料:实现电池优异的综合性能。

  ◎ 电池本征安全:实现电池高能量密度下的高安全。

  ◎ 智能电池体系:声、光等传感技术,实现电池信息融合。


供稿:OFweek 电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7111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