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非AI芯片需求低迷致日本新建晶圆厂有50%尚未进入量产

2025/5/21 10:53:13 标签:中国传动网

5月20日消息,据日经新闻报导,截至今年4月,日本于2023至2024财年间新建或收购的7座半导体厂中,仅有3座启动了量产,这反映出人工智能(AI)以外应用的芯片需求复苏仍缓慢。此外,随着中美紧张局势升温,日本与其他国家正努力强化国内半导体生产能力。

  预估2022年至2029年间,日本半导体产业将获得约9万亿日元(约620亿美元)的投资,而政府计划在2030财年前对半导体与AI领域提供超过10万亿日元的支持。但根据日经调查9家主要半导体公司过去两年投资状况,显示投资进展有限。

  瑞萨电子于2024年4月重新启用停工9年的山梨甲府工厂,原订今年初启动量产,但由于电动车等用途的功率半导体需求低迷,公司决定调整原定计划。社长柴田英利表示,目前市场状况仍极度不明朗,将尽可能保持审慎立场,但未透露新时程表。

  同时,芯片制造商开始观望市场走向,部分原因是希望降低新厂带来的财务压力。即便工厂建成,通常也要等到启动运转后才开始折旧。

  罗姆(Rohm)于2023年收购一座工厂,自去年11月起进行试产,但尚未决定正式量产的日期;三垦电气(Sanken Electric)亦收购一处设施,原本为提升功率半导体产能,但决定将全面量产启动时间延后至2026年甚至更晚;铠侠(Kioxia Holdings)则预计9月启用一座內存制造厂,虽然该厂已于2024年7月竣工,但公司选择等待內存市场回温后再行投产。

  目前已启动量产的新厂也对进一步扩产持谨慎态度。例如索尼(SONY)集团在长崎谏早(Isahaya)的制造基地内新建的晶圆厂中,仍有未使用的空间。该设施原是为了扩大智慧手机图像感测器的产能,但因去年iPhone 销售下滑,加上中国手机品牌逐渐转向本土供应商,导致需求减弱,目前公司正在评价市场状况,才会决定是否增添更多生产设备。

  由于从晶圆厂动工到营运至少要18个月至2年,因此索尼的策略是先建造厂房,以等待市场需求成长,再投资生产设备。SONY 于2024年4月开始兴建另一座智慧型手机图像感测器厂,但会在谏早厂产能满载后再启动生产。

  台积电日本子公司JASM 去年12月在第一座工厂已经启动量产,但部分观察人士认为该厂产能尚未充分运用,原预定2024财年动工的二厂也延至本财年,台积电则强调会依照计划2027财年量产。

  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对芯片加征关税,虽然日本出口半导体中仅有3%出口美国,但若最终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可能进一步下滑。




供稿:电子技术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6480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