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AI时代的战略重构!Gartner发布2026十大技术趋势

2025/10/24 14:47:28 标签:中国传动网

Gartner在2025年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IT Symposium/Xpo大会上发布了《2026年十大技术趋势》(Top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6)。

  Gartner分析师Tori Paulman与Gene Alvarez指出,技术创新的节奏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过去以线性周期为特征的技术迭代,正在被“实时创新”所取代:企业不再等待未来的突破,而是在当前就经历变革。

  Gartner的核心判断是:

  “下一波创新不是在明年发生,而是在本周、此刻发生。”

  这种加速态势意味着,企业的数字化战略、AI战略与安全治理,必须同步演进。Gartner将2026年的技术趋势划分为三大主题方向:

  AI驱动的扩展创新(AI-Augmented Innovation)

  信任与安全的强化治理(Trusted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地缘与架构的战略再配置(Geopolitical and Structural Realignment)

  2026年十大技术趋势

  1、AI原生开发平台(AI-N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s)

  Gartner指出,未来的开发团队将由“人类开发者+AI开发助手”组成。AI将深度嵌入开发生命周期,支持代码生成、测试、部署与优化,从而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与交付质量。AI原生平台不仅解决开发者生产率不足的问题,也使非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参与开发流程。

  2、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平台(AI Super computing Platforms)

  Gartner认为,这些平台将成为AI创新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集成CPU、GPU、AI加速器、超高速网络与智能编排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在数周内完成过去需要数年的仿真或模型训练。超级计算资源将成为推动生物制药、能源优化与金融建模的关键力量。

  3、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Gartner预见,AI将不再是单一体,而是由多个专职代理(agent)构成的协作系统。每个代理处理独立任务并可相互调用。这种模块化结构减少了幻觉风险,增强了可靠性与灵活性。Gartner建议企业从小型、任务明确的代理系统开始构建,逐步演进为复杂协作网络。

  4、领域特定语言模型(Domain-Specific Language Models)

  Gartner强调,组织需要从通用大型模型(LLM)转向领域特定模型(SLM)。后者专注于特定知识域,如医疗、法律或制造业,从而提升精准性与可解释性。CIO应推动构建企业自有的“小型语言模型生态”,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5、AI安全平台(AI Security Platforms)

  Gartner指出,AI自身已成为新的攻击面。AI安全平台通过集中策略、监控与防御机制,保护模型、数据与推理流程。其功能包括模型完整性验证、提示注入防护、AI供应链监控与责任治理。

  6、保密计算(Confidential Computing)

  Gartner将其视为数据保护的下一个关键层级。通过在“数据使用中”阶段保持加密状态,企业可以在不可信环境中安全执行敏感计算任务。随着多方数据协作与隐私计算的增长,保密计算将成为基础安全能力。

  7、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

  Gartner认为,AI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将重新定义自动化。物理AI是指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感知、学习与行动的系统,例如自主机器人、智能无人机与自动维护设备。它们将在制造、能源、农业与基础设施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8、先发制人的网络安全(Preemptive Cybersecurity)

  Gartner表示,未来的网络防御将从“检测与响应”转向“预测与预防”。通过AI驱动的威胁预测、欺骗防御与动态阻断机制,组织可以在攻击发生前进行防御。网络安全将嵌入企业所有项目与流程的各个阶段。

  9、数字来源(Digital Provenance)

  Gartner指出,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数字内容的真实性成为新挑战。数字来源技术通过加密签名、溯源标识和区块链机制验证数据、代码与内容的真实性,确保企业可追溯、可验证、可问责。

  10、地缘归位(Geopatriation)

  Gartner将其定义为“数字主权战略的实践化”。在全球政治与监管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企业正主动将数据与应用迁移至主权云或区域云,以满足合规与韧性要求。Gartner认为,这一趋势将重塑全球云服务格局。

  分析趋势背后的逻辑

  Gartner将上述趋势总结为三条核心演化路径:

  1. 从“AI应用”走向“AI架构”

  AI不再是单点工具,而是渗透于开发、计算、安全、运维和决策的系统性能力。

  企业必须构建“AI原生”架构,而非“AI附加”系统。

  Gartner判断:2026年前,超过60%的新型企业应用将嵌入生成式AI或DSLM能力,AI将成为默认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2. 从“被动防御”转向“预测性信任”

  在安全与治理层面,Gartner强调“信任即能力”。

  数字来源、AI安全平台与保密计算共同构建出“可验证可信度(VerifiableTrust)”的新范式。

  Gartner预测:到2027年,70%的企业将采用至少一种“AI信任与安全框架”,以管理生成式AI风险。

  3. 从“全球部署”回归“战略主权”

  在地缘政治、合规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数据与应用的“地理归位”成为必然趋势。

  Gartner指出,地缘归位不仅是合规策略,更是风险分散与竞争优势的体现。

  到2028年,超过一半的全球企业将采用“主权云”或“区域托管”模式,以满足数据主权与监管要求。

  建议:CIO的行动框架

  Gartner为CIO与技术领导者提出了三项战略性建议:

  1. 以AI为中心的架构转型(Architect for AI-Nativity)

  将AI能力嵌入开发、运营、安全与数据治理全过程。

  采用模块化的代理系统与领域模型,避免单体式AI风险。

  2. 构建信任与安全的生态系统(Establish Trust Ecosystems)

  在治理框架中引入数字溯源、AI安全与保密计算机制。

  实现模型、数据与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可信可追溯。

  3. 优化地缘与主权布局(Optimize for Geopolitical Resilience)

  评估数据存储与处理位置的主权风险。

  采用多地域、多云策略构建韧性与合规优势。

  总结:AI时代的战略重构

  Gartner认为,2026年的技术趋势并非孤立创新,而是企业架构、运营与信任体系的全面重构。

  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技术形态,更重塑了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

  未来两年内,成功的CIO不仅要理解技术,更要理解如何让技术与信任并行、让创新与治理共存。

  这正是Gartner所定义的——“可持续的智能化转型(Sustainabl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供稿:智能制造网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7415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