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复旦团队造出可告别铅污染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破世界纪录

2025/10/20 15:01:37 标签:中国传动网

这一创新成果攻克了无铅、可持续绿色光伏技术的关键难题,标志我国在清洁能源材料领域再获突破,未来有望融入人类日常生活。相关成果以《基于均一埋底界面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Ti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homogeneous buried interface)为题,于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晚间在《自然》(Nature)期刊以加速预览的形式在线发表。

  据IT之家了解,在全球清洁能源的竞赛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高效率、低成本和易加工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光伏技术的热门方向。

  然而,这一技术体系的核心材料含铅,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头顶。如何在兼顾性能的前提下摆脱“铅”的束缚,实现真正绿色无害的光伏发电?这是国际学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 2021 年回国加入复旦,梁佳团队便投身“追光”之路,致力于破解这一问题。为实现绿色无害化,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同样具有优异光电特性、但环境友好的“锡”元素上。“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打造一款真正绿色、全生命周期无害的太阳能电池。”他表示。

  锡基钙钛矿因具有理想带隙、高迁移率和良好环境相容性,被视为最具潜力的无铅替代体系。然而,由于锡离子易氧化、晶体结构不稳定、界面缺陷多等问题,其性能长期停滞不前。长久以来,传统研究更多借用铅基钙钛矿的功能层来提高效率,很少有人另辟蹊径,彻底摒弃这些功能层,重新寻找新型的、和锡基钙钛矿更匹配的功能层来提升效率。

  锡基虽足够绿色无害,但是性能存在“扯后腿”问题。梁佳团队起初发现其光电转换效率非常低,不到 10%。同时,铅基和锌基在晶体生长动力学和薄膜成膜机理上存在本质差异。可以说,以“锡”代“铅”是一次走出“舒适圈”的挑战。

  过去五年,梁佳团队围绕缺陷调控、界面优化、载流子抽取和功能层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持续攻关,系统建立了从材料生长到能带调控和界面工程的完整技术体系,成功制备出绿色环保和转换高效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这一成果经第三方权威认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 17.7%,打破了此前 16.5% 左右的钙钛矿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成为目前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第一。

  “这项技术已经实现真正的无铅化,解决了目前行业中铅基钙钛矿的铅毒性问题。未来,我们会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对其功能层进行调节,以实现更高效率和更稳定的目标。”梁佳总结。

  下一步,团队希望与相关领域企业建立合作,建设实验基地,推进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未来,这一绿色光伏技术有望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穿戴能源器件、汽车车顶以及离网清洁供能系统等领域实现广泛部署。


供稿: IT之家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7370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