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我国锂电池实现新突破,能量密度提高2—3倍!

2025/8/20 16:30:39 标签:中国传动网

具体看来,天津大学的胡文彬教授、韩晓鹏教授团队在超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借助人工智能与分子筛选,大幅缩短电解液研发周期,首创高能金属锂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电解液设计对主导溶剂化结构的依赖,通过引入多样化的电解液微环境,增加溶剂化环境的无序性,从而优化整体电解液性能。

  这种设计理念能够有效平衡溶剂主导和阴离子主导的溶剂化结构,降低动力学传输障碍,显著改善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为电池性能的突破性提升提供了巨大潜力。

  依托这一创新,团队率先在国际上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二次金属锂软包电芯及超过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为高能电池技术的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关研究成果以“Delocalized Electrolyte Design Enables 600 Wh kg?1 Lithium Metal Pouch Cells”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黄贺,共同通讯作者为天津大学胡文彬教授、韩晓鹏教授、郭灏博士和西北核技术研究院欧阳晓平院士。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和教育部等项目的资助。

  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胡文彬介绍,通过这一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Battery600”的性能目标,并成功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组“Pack480”的可扩展性,为未来锂金属电池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该技术还同时兼具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特性。

  据悉,团队目前已经掌握了高能锂电池“材料-电解液-电极-电池”全链条核心技术,全部原材料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且具备了高一致性批量化生产能力,预计今年下半年全面投产运行。


供稿:OFweek锂电网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7075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