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加速智能转型!能源央企AI大模型“全家福”来了

2025/7/22 13:33:03 标签:中国传动网

  据沙丘智库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13家主要能源巨头及其下属单位,已密集发布了至少25个垂直行业大模型!这些模型深度融入电网调度、水电运维、煤电生产、核电运行、煤矿安全、油气勘探、管网运营、储能管理等核心业务场景。更值得注意的是,11家能源央企已明确推出“AI+大模型”战略,落地应用产品超过28款,其中一半以上是2024年的“新面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盘点这些能源央企布局的“AI重器”:

  油气先锋:“三桶油”的模型矩阵

  中国石油

  昆仑大模型(3000亿参数,2025年5月发布):这是中国石油的旗舰级模型。相比2024年版本,其语言、视觉、多模态模型参数均实现跨越式增长。它不仅在勘探开发、物资采购等专业领域持续精进,更在油气产业链关键环节(如碳酸盐岩走滑断裂识别)展现出强大赋能能力。本次重磅发布100个应用场景(含43个升级、57个新增),并已全部投产。

  PetroAI(2024年1月):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打造,拥有能源行业丰富的知识语料,支持700亿参数量,学习了超过26万份石油科技文献、10余万个勘探开发知识图谱三元组,是更懂油气专业的大语言模型。

  WisGPT(2024年2月):管道局设计院与百度合作发布,我国首个油气储运领域AI大模型。它能通过文字、语音交互,为油气储运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等全流程提供智能支持,具有内容可信、数据可靠、成本可控的特点。

  地震解释大模型:2024年8月及11月,50亿和80亿参数版本相继发布,首次深度融合大模型与地球物理技术,开发了层位与断层解释等8个应用场景,在多个油田应用效果良好,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9-12倍,成为国家工信部认可的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中国石化

  胜小利大模型(930亿参数,2023年12月发布):被誉为“石油知识百科全书”。它强化学习了60万条油气勘探开发专业知识,甚至“修完”了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等石油相关专业本科基础课程。功能覆盖专业知识查询、生产信息查询、公文辅助写作等二十多项,每周持续学习更新2000条数据。

  中国海油

  “海能”人工智能模型(2024年10月发布):打造了具有海油特色的5个专业场景模型和6个通用场景模型,覆盖智能油气田、工程、工厂、贸销等八大类100+业务场景,推动实现“升规模、升效率、升体验,降成本、降风险、降直接接触”。

  电力引擎:发电与电网的智能中枢

  国家能源集团

  “擎源”大模型(2025年6月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依托集团全场景数据优势,实现多能协同优化、垂直深耕决策、全栈自主可控三大创新,构建电力交易、设备检修等全链条智能决策体系,已覆盖安全环保、电力交易等四大领域13个场景,部署41个智能体,有效破解安全风险高、多能协同难等行业痛点。

  "基石"能源通道大模型(2024年7月发布):基于煤电化路港航全产业运营数据训练,具备强大的产业认知能力,构建覆盖煤炭、电力等七大产业的体系,形成智能查询问答、平衡调控、预警通知、分析决策四大能力,显著提升集团"煤电化运一体化"运营效率。

  工业设备诊断运维大模型(2024年3月上线):国内首个工业设备综合诊断运维AI大模型,采用 "云边协同"架构,通过"培训智帮"和三维可视化平台,覆盖煤炭/化工/电力行业设备,样本覆盖面、泛化能力、诊断准确率行业领先。

  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图像识别AI模型(2023年8月上线):国内首个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图像识别AI模型,率先实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特性分析筛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填补了行业空白。能识别针对不同机型风电机组功率曲线8类典型问题,自动化展示分析结果,有效提升了问题机组的定位速度与故障分析效率。

  神东慧知(2024年8月发布):专为煤炭行业打造,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高效、智能的工作辅助平台,为整个煤炭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

  (注:其余四大发电集团当前主要进展体现在完成如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接入或本地化部署)

  国家电网

  光明电力大模型(2024年12月发布):国内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参数多模态大模型,能够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管理、运营、科研、制造、服务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

  思极GPT(2023年5月发布):首个在电力专业领域落地应用的大模型,提供智能问答、代码撰写、语种互译、办公辅助四大通用基础大模型能力和电力文档撰写、电力图像生成两大电力专有大模型能力,以及公司制度搜索、电力融媒体等N个电力专业应用,形成了“4+2+N”的能力体系。

  配网视觉大模型(2024年7月发布):拥有10亿节点,可以支撑十多种细分专业、几十个配网场景的使用,具备三项自动化标注能力、自监督学习模型训练、小样本的场景迁移能力关键技术,目前已在无人机巡检、通道可视化等取得显著成效。

  电力安监知识增强大模型(2023年10月上线):为电力生产及安监业务提供精准、智能、高效的安全生产知识服务。目前,模型中的违章属性智能分析助手已在国网安徽电力风控系统综合风险督查、违章查处等功能模块中应用。

  应用深化:各省公司基于大模型开发了众多智能体,如江苏的“主配网协同运行智能体”、浙江的“酷德代码审核智能体”、湖南/安徽的AI配网调度员“光明/ViVi”等,显著提升调度、运维、网络安全等环节效率。

  南方电网

  大瓦特大模型(2023年9月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跨NLP/CV模态大模型产品,实现算力、算法、应用全过程的自主可控,配备百亿参数,覆盖垂直电力场景,智能客服、输变配、电力调度、安监等十余个领域的百余个应用场景。目前已在南方五省区发、输、变、配、用电各领域80余个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其衍生版本包括调度专用的“大瓦特-天璇”和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瓦特CV”。

  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2024年12月投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仿真计算工具,潮流计算和稳定分析速度相比经典仿真提升1000倍,计算误差小于1.5%,可用于电网规划、调度控制和市场出清等领域,助力新能源消纳。

  抽水蓄能大模型(2024年11月投用):我国首个抽水蓄能大模型,具有抽水蓄能机组设备维护的整套知识,深度智能管理7座电站(1028万千瓦),效率提升50%,智能化程度提高30%。

  祝融2.0(2023年上线):电力行业首个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让传统的电网AI技术拥有了类似ChatGPT的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安全隐患告警效率6倍。

  多元布局:其他能源央企的AI探索

  国家管网——管网大模型(2024年11月上线):打造“制程+数据+IT+大模型”体系,覆盖办公、工程、生产、市场、调控、安全等场景,释放一线工作量约10%,预测周转量/管输费及15天管存路径,识别管道缺陷推演安全风险趋势。

  三峡集团——大禹大模型(2023年9月上线):水电行业知识大模型,实现了专业领域内智能化的复杂查询解析和精准回答,为水电生产运行、运维检修、项目管理、安全规程等领域提供智能化底座。

  中核集团——龙吟大模型(2024年3月发布) :核工业大模型,配套“龙吟·万界”数字生产力平台,在通用场景如法务、财务、知识管理等,以及核电设计、建造、运维等多个行业特有场景率先落地应用。

  中国广核——锦书大模型(2024年3月发布):全球最大参数(720亿)核工业大语言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应用平台“云中锦书”支撑智能培训、岗位晋升、PPT生成等应用。

  中煤集团——地知大模型(2024年7月发布):煤炭行业大模型,融合开源大模型、多元多能小模型与煤炭知识图谱,分阶段实现智能问答、数据搜索及地质保障智能应用。

  中国煤科——太阳石矿山大模型(2024年4月上线):专为煤矿多场景设计,采用六层架构,集成500亿条安全监测数据、300万张视觉图像等近千亿行业数据,提供矿山空间重建、灾害预警决策、智能设计等核心功能,支撑科研/生产全场景,已衍生出矿山百通、视巡、中控、数标、知行五大AI产品。

  智能化转型的基石

  可以看到,中国能源央企正以前瞻视野和务实行动,积极布局和应用AI大模型技术,一个覆盖油气、电力、煤炭、核电、管网等全能源产业链的AI生态已初具规模。国产开源力量(如DeepSeek)的深度融入,正加速着模型的迭代升级、平台的完善以及智能体的落地应用。

  这场由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内部运营的效率与安全性,降低了成本与风险,更是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以及推动整个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石。随着应用的持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化,能源AI大模型必将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潜能,重塑能源行业的未来图景。


供稿:OFweek 储能网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6894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