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磁力新驱 悬浮输送” !富士康智能制造磁悬浮输送技术交流会圆满举行!

2025/4/22 16:36:09 标签:中国传动网

3.jpg

自磁悬浮输送技术问世,其凭借柔性、灵活、高速、高效的应用优势,迅速成为工厂自动化产线创新建设的新质生产力,备受产业人士关注。为深入探讨磁悬浮输送技术特点,以及在各类具体生产场景中的规划建设,富士康科技集团携手传动网、深圳市工业运动控制产业协会、运控/直驱产业联盟,于2025年4月21日共同举办“磁力新驱 悬浮输送——2025年富士康智能制造磁悬浮技术交流会”


从产业链视角看,富士康科技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科技制造与服务商,多年来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引领行业潮流。传动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精耕二十年,对产业动态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深圳市工业运动控制产业协会、运动控制产业联盟/直驱技术产业联盟是工控核心部件企业的重要汇聚平台,也是产业发展方向和行业标准的积极倡导者。

4.png


此次技术交流活动整合富士康科技集团、传动网、深圳市工业运动控制产业协会、运控/直驱产业联盟的多方优势,汇聚业内众多优秀的磁悬浮输送技术开发企业。活动采用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园区线下交流,结合线上富士康科技集团各厂区视讯连线的形式,围绕“磁力新驱 悬浮输送”主题,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磁悬浮技术与产品方案交流对接会,共同探索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制造的新趋势。




《富士康对磁悬浮输送线
应用需求技术难点
未来场景的探讨》

01

5.jpg

富士康科技集团  王树华博士


在 3C 产品制造领域,富士康生产现场对技术革新提出迫切需求。高精度、高速度与高适应性成为核心诉求:一方面,生产设备需满足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精度要求,以适配芯片贴装、精密组装等关键工序;另一方面,面对产品迭代周期短的特性,生产线需具备快速切换能力,实现不同型号产品的柔性生产。此外,大规模量产场景下,设备稳定性与能耗控制也至关重要,需在高速运转中保持低故障率与能源高效利用。


然而,技术落地面临多重挑战。设计层面,磁悬浮设备需在紧凑空间内平衡结构强度与散热性能,避免因振动或温度变化导致的精度偏移;生产环节,产线高速运转对设备耐用性要求极高,且成本控制与性能提升难以兼顾;适应性方面,产品型号的频繁更迭要求磁悬浮系统具备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重组与参数调整;环境因素上,车间粉尘、电磁干扰极易影响系统稳定性,设备维护周期与部件寿命也需进一步优化。


未来,富士康将依托技术融合深化智能制造布局。短期聚焦直驱式输送线的广泛应用,通过磁悬浮技术与压电陶瓷定位系统结合,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长期则推动多技术交叉创新,借助计算机技术、量子传感与室温超导材料的突破,重塑工业 4.0 生产范式。同时,富士康计划以 AI、机器人与先进元器件技术为核心,推动制造体系从数字化向物理智能升级,最终实现生产效率、精度与柔性的全面突破。


《磁悬浮输送线
市场和技术趋势


02

6.jpg


深圳市工业运动控制产业协会

副秘书长 李涛

磁悬浮柔性输送系统在工业领域发展迅速。技术上,驱控技术朝着高性价比、容错方向发展,采用多种驱动控制拓扑,实现动子的精准控制;永磁同步电机应用广泛,电机结构和工艺不断优化,平面电机等多自由度技术受关注;位置检测技术多样,电感式精度高但成本高,部分应用可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应用方面,追求更高推力密度、更密集动子布局、高效物料搬运,动子带电带气,融合大数据和 AI 技术,提升防护等级。


中国磁悬浮柔性输送系统产业链逐步完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且增速高于全球。不过,产业发展面临缺乏行业标准、成本较高、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需加强市场推广、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

《磁悬浮平面电机

关键技术的研究》

03

7.jpg

苏州大学  刘吉柱博士

  刘吉柱团队聚焦磁悬浮平面电机关键技术,系统分析了其结构设计、电磁场优化及力学建模。研究表明,永磁体宽度、厚度及槽宽、槽深等几何参数显著影响电磁推力与法向力,优化后(如永磁体宽度18-20mm、槽宽7-9mm)可平衡推力与波动性,提升性能稳定性。


该技术通过极距、气隙等参数优化,降低齿槽力,增强动态响应,为智能制造的柔性化、高精度需求提供核心支持。未来,结合数字孪生与AI调度,磁悬浮平面电机将进一步拓展在精密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边界。


《磁悬浮输送线
助力产线实现智能化
柔性化生


04

8.jpg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CTO 周金明

磁悬浮输送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推动工业生产线向高效、柔性、绿色化方向变革。该技术通过电磁悬浮实现无接触传输,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输送系统因机械摩擦导致的效率低、精度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效性,支持最大6m/s的速度和5g加速度,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1mm,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二是柔性化,动子可独立控制并实现同步/异步运动,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换型和产线扩展;三是绿色低碳,无油污、低噪音的特性适配洁净生产环境,能耗较传统系统降低30%以上。


然而,技术推广仍面临挑战。高初始投资成本需通过快速回报(如5.9个月回收周期)证明价值;复杂场景下的多轴协同控制、重载动态稳定性(如5000kg负载)对技术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此外,磁场干扰需通过屏蔽设计满足医疗等敏感行业标准。未来,随着锂电、半导体等行业需求增长,磁悬浮技术将加速向智能化(如EtherCAT通讯、数字孪生调试)和全栈式解决方案演进,成为工业4.0时代柔性产线的关键技术底座。

《磁浮技术解析

与应用痛点分析》

05

9.jpg


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周文武

磁浮环形线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显著价值。这种技术通过电磁悬浮实现无接触输送,从根本上消除了机械摩擦,不仅大幅降低了能耗和维护成本,还实现了传统输送系统难以企及的高精度与高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磁浮环形线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性能——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1mm,最大速度达4m/s,在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的生产线上,帮助客户实现了物料取放时间减少88%、人力节省47%的显著效益。其绿色环保的特性,如无油污、低噪音等,使其特别适合对洁净度要求严格的医药、食品等行业。
然而,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复杂性首当其冲,多轴协同控制、速度曲线优化以及与现有设备的集成都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关。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也让不少潜在用户望而却步,虽然典型案例显示投资回收周期可控制在6个月以内,但"贵不贵与值不值"的疑虑仍然普遍存在。在重载或特殊环境应用中,如4吨模具快换或密闭管道输送等场景,如何在保持系统刚度的同时确保运行稳定性,成为技术落地的关键瓶颈。此外,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也对技术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有毒物料输送场景中,必须实现管道内完全无电子器件的特殊设计。


《大模型下
的智能磁悬浮管控技术》


06

10.jpg

江苏烽火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磁悬浮产品线负责人 黄富长博士

黄博士提出,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磁悬浮管控技术正成为工业4.0的核心驱动力。该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阈值诊断和Transformer架构优化,实现了动子协同调度、故障预测及能耗管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设备可靠性。相比传统输送线,智能磁悬浮系统具备无粉尘、高精度(μm级)、低维护等优势,故障发现率从70%提升至95%,运维成本降低30%-40%,设备寿命延长15%-20%。


应用场景覆盖复杂工业环境,如多动子路径规划、实时故障预警及自适应生产调度。典型案例显示,大模型技术可动态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停机时间25%以上,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未来,随着多模态感知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化,智能磁悬浮将进一步赋能柔性制造,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

《磁悬浮输送

技术的应用实践》

07

11.jpg

昆山纳博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总监  史俊超

史总主要介绍了磁悬浮输送技术应用实践。纳博旺专注精密运动控制,以精密磁驱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掌握多学科核心技术,产品多样,构建“一轴一网一生态”产品路线。


在应用实践方面,对比旧式传送带,FRT磁悬浮系统优势显著。它能节省50%节拍时间,最大速度达3m/s,重复精度±10μm,免维护。以S客户手机焊接/铆压线体为例,传统输送方案设计难、效率低、成本高,而磁浮输送结构紧凑、模块化设计、电磁创新、免回零、设计简化、维护成本低且柔性复用。此外,纳博旺特色的一体化接驳技术,相比传统方案,避免高度差问题,节省成本,保证平面度,使模组更稳固。整体来看,纳博旺磁悬浮输送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潜力巨大,有望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磁悬浮输送线的
灵活设计及解决方案》


08

12.jpg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经理  何探


在磁悬浮产线实际运营中,管理人员常面临三大典型场景的挑战:首先是多动子协同调度场景,传统系统在2000+动子调度时存在50ms延迟,导致产线节拍不匹配;其次是突发故障响应场景,人工巡检导致70%的故障发现率,定子绕组老化等问题常引发连锁停机;最后是快速换型调试场景,传统工艺切换需72小时调试,严重影响柔性生产。
这些"坑"通过三大技术方案被攻克:1)采用时空Token编码技术,将动子调度延迟降至8ms,在某汽车电子厂实现6倍效率提升;2)构建多模态预警体系,通过振动/温度/电流数据融合,故障发现率提升至95%,定子故障预警提前量达48小时;3)开发小样本迁移学习系统,借助历史工艺知识图谱,使锂电产线换型时间压缩至4小时。
工程经验表明:数字孪生仿真必须前置实施,这些经验在光伏、锂电等行业已验证,平均减少25%停机损失。未来需重点关注知识沉淀体系构建,将工程师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算法模型。



《磁悬浮应用案例分享》

09


富士康科技集团  资深处长  彭小刚

  彭小刚处长在成都富士康通过网络分享了磁悬浮技术在富士康产线的成功运用经验,富士康科技将悬浮技术的敏捷度与精度应用于运输与港口领域,经过大半年攻关,解决三个维度叠加实现高精度目标的难题,完成运岗一体技术落地。在关键指标上,与 设定标准对比,在降本减存、绿色环保等方面提升超 30%,人力成本等指标控制良好,相关指标也展现显著优势。团队还与联想等深度合作申请国家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且各项成果均实现量化。悬浮技术应用于 3C 产品、电视机等领域有望引发行业变革


当前灯塔工厂面临如何 AI 智能等挑战,存在参数不稳定、产品外观不良等问题,需及时优化解决,避免业务受阻与成本增加。未来团队将聚焦仿真、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应用,减少产品接触,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还计划将悬浮技术拓展至更多场景,并积极推动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扩大应用范围。


《磁悬浮应用案例分享》

10

13.jpg

富士康科技集团  经理  代万龙



  代万龙经理围绕富士康磁悬浮技术应用展开探讨,目前富士康的产品呈现多样少量的特点,产品及产品线切换频繁,虽在部分产品生产中有应用到磁悬浮输送系统,但在富士康内部的应用尚不广泛。同时,应用环境变化极大,涵盖从百级无尘到油污弥漫等多种场景,不同环境对新技术引进提出差异化要求,在复杂环境下引进云计算面临诸多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存在的传感器价格问题已得到改善,磁悬浮磁场影响电子零配件的问题也已成功解决。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实现磁悬浮线体在复杂或恶劣环境下的快速导入与切换,这一课题将交由生态合作伙伴进一步研究探索。





14.jpg

15.png


供稿:直驱CDDIA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6292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