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超65亿,宁德时代又有大动作!

2025/4/9 17:19:32 标签:中国传动网

曝正在洽谈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

  据路透社报道,四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正与蔚来汽车就收购其能源服业务蔚来能源(NIO Power)的控股权进行谈判。

  对此,宁德时代相关人士回应称“目前没有更多公开信息”。

  蔚来汽车则未直接置评,表示其正“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投资者”共同推动电池换电站的联合建设,同时强调双方将深化资本和业务合作,进一步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电池换电网络。

  此前3月17日,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通过构建覆盖全系乘用车的换电网络、统一行业技术标准、深化资本与业务合作,推动换电服务的普及与升级。其中,在深化资本与业务合作方面,宁德时代正在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

  据悉,此次路透社的消息指出,宁德时代对于蔚来能源控股权的谈判,是在官宣上述协议之后提出的。但消息人士并未透露宁德时代的出价金额,不过有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蔚来能源在2024年的一轮融资中估值超过100亿元。据此计算,若要拿下蔚来能源的“控股权”,宁德时代至少要斥资超过51亿元。

  为什么宁德时代一定要“死磕”换电,又是为什么看中了蔚来能源?

  宁德时代“死磕”换电业务已有三年多的时间,针对乘用车和商用车换电分别成立了时代电服和时代骐骥两大换电平台,自去年开始全面整合,不断加码布局,原因在于这一业务板块背后承载了宁德时代从电池制造商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愿景。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换电是一个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链条复杂。”显然,搞换电业务,单打独斗难且慢,只有通过扩大对外合作,形成协同优势,才能加快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补能网络,推动电力与能源标准化建设。

  至于蔚来能源,一直被蔚来汽车视为打造核心壁垒的重要资产,比宁德时代入局换电的时间还要长,已经坚持了7年,目前在中国拥有3200多座换电站,除了为蔚来车主提供换电与充电服务外,也向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车品牌开放。

  按照规划,蔚来汽车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实现全国充电县县通;12月31日前,累计完成27个省级行政区、超2300个县级行政区的换电站全覆盖。

  但话又说回来,曾毓群都明确表示,换电业务是“吞金兽”,蔚来汽车不可能没有意识到,尤其是目前仍在亏损的状态。根据2024年财报,蔚来汽车2024年净亏损224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后,今年是对蔚来汽车至关重要的一年,某种程度而言事关“生死”。为此蔚来汽车制定了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对此也表示“如果我们四季度不能如期盈利,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商业模式都将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四季度盈利。”

  但前三个季度的投入是不会停止的,无论是新车上市,还是换电网络,都需要资金投入。

  在这样紧迫的局面下,宁德时代很有可能拿下蔚来能源的控股权,但于蔚来汽车而言,无异于断腕之举,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做出决定。最终洽谈能否达成,备受市场关注,令人期待。

  拟40亿至80亿回购股份

  据宁德时代公告,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40亿元且不超过8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392.32元/股(4月8日收盘价为219.05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回购期限为12个月内。

  假设按照回购资金总额上限8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392.32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0,391,517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46%;按照回购资金总额下限4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392.32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0,195,759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23%。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宁德时代合并报表层面的总资产为7866.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69.30亿元,货币资金为3035.12亿元。

  宁德时代表示,本次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供稿:OFweek锂电网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6167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