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当资本狂欢撞上现实骨感,探寻“冰火淬炼”下的人形机器人之生存密码

2025/4/3 10:35:50 标签:中国传动网

14.png


图片

人形机器人赛道正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争议。


一边是智元机器人还在以150亿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接洽,美国Agility Robotics正以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18亿元)的估值融资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7亿元);另一边则是投资人朱啸虎“批量退出”并直言行业泡沫化;


这场关于理想未来与金钱现实的博弈,究竟反映的是资本的短视,还是行业的必经阵痛?又折射出中国硬科技投资与生存发展怎样的生态困局?

图片


01

海内外资本仍在“加码”狂欢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Agility Robotics正以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18亿元)的估值融资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7亿元)。

上一次传出融资的消息是2024年10月,Agility Robotics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随后凭借10亿美元的投后估值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不过5个月时间,其身价再涨7.5亿美元,而且这仅是投前估值。

此次融资将由私募股权公司WP Global的风险投资部门领投,软银也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其资方阵容不乏DCVC、Playground Global、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AIIF)、索尼创新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高光时刻”不止这些。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赫然就是Agility Robotics的人形机器人Digit。颁奖词指出,其在制造业与物流场景都已投入使用,是“第一家旗下人形机器人能赚钱的公司”

眼光转向国内。近期,智元机器人已完成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本次还有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包括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等。据悉,智元机器人还在以150亿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接洽。

企查查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舒远春卸任法定代表人,由华为公司原副总裁、计算产品线原总裁邓泰华接任。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曾公开表示,2025年智元机器人的商业化目标是,营收较去年实现数倍增长,出货量预计在数千台左右。产品的应用场景也比较丰富,除了科研、教育市场,还有智元重点开拓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


02

朱啸虎批量撤退!


一边是海内外仍然炙手可热的“烧钱”融资,一边却迎来知名投资人“突然撤退”人形机器人。

近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公开表示,因“商业化路径不清晰”,其基金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他直言,当前人形机器人客户多为高校、科研机构或央企用于展示,而非真正创造价值的商业化场景,“谁会花十几万买个机器人干这些活?”。

更引发争议的是,朱啸虎的投资逻辑强调“反共识”——“买在分歧,卖在一致”。在他看来,行业共识高度集中、估值飙升却缺乏落地场景时,正是退出的最佳时机。朱啸虎的退出也折射出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美元基金困境:朱啸虎代表的美元基金更关注短期回报,而当前国内一级市场以国资LP为主导,投资方向更倾向政策支持的“新质生产力”。2024年机器人赛道超四成融资事件有国资背景,如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等均获地方资本加持。
●头部企业吸金: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三巨头”已形成马太效应。宇树凭借春晚“扭秧歌”出圈,老股遭疯抢;智元获腾讯投资,优必选则通过港股融资超20亿港元。


03

融资残酷,三招或将定存亡

人形机器人赛道当前确实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融资态势:部分企业备受资本追捧,而另一些则面临严峻挑战,这种分化现象背后是技术、市场、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

●美元基金困境: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实验室demo(如双足动态平衡展示),但无法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长尾问题(如开门、上下楼梯的泛化能力),导致资本耐心耗尽。

成本居高不下:精密电机、传感器导致单机成本超50万元,远超工业机器人(10-20万元),难以规模化。

赛道同质化竞争:2023年全球新增人形机器人企业超50家,80%聚焦“通用型”,功能高度重叠。资本开始转向细分场景(如手术机器人、高危作业机器人)。

资本理性回调:2023年Q4以来,早期项目估值平均下调30%,A轮后融资周期延长至14个月(IT桔子数据),财务投资人更关注营收而非技术噱头。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分化加剧,意味着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最终存活并实现规模化落地。要在这一赛道中突围,各企业或许将从技术、商业化、资本策略等维度遵循生存法则,并构建更为核心的竞争力。


技术派:避免泛泛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概念,转而深耕工业检修、高危作业、医疗手术辅助等付费意愿明确的领域。例如电力巡检(如国网已试点)、核电站维护(需防辐射设计)等工业场景,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系统)+人形灵活操作结合等医疗场景


●商业派:绑定车企如比亚迪)、物流巨头(如京东、DHL)等行业龙头共建试点项目,用租赁模式(如月费制)降低客户试用门槛。例如Agility Robotics与亚马逊仓储合作,人形机器人Digit每小时拣货成本已逼近人工临界点(<15美元/小时);开放硬件接口(如优必选Walker X的开发者平台);打造“人形+”生态,吸引第三方开发专用工具(如焊接夹具、医疗持镜臂),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而非单机销售。


●资本策略:避开“估值陷阱”,早期项目需明确18个月内的技术节点(如“完成1000小时工厂无故障运行”),而非空洞的“算法领先”。投资机构如红杉、高瓴已转向基于POC(概念验证)的分阶段注资;引入产业资本而非纯财务VC:车企(如吉利、大众)、芯片商(英伟达、地平线)可提供场景和供应链支持,例如智元机器人联合比亚迪电子研发专用伺服电机。

结 语


人形机器人的“冰火两重天”本质在于,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预期的博弈能解决具体问题(如富士康工厂的精密装配)、或绑定头部生态(如特斯拉、英伟达)的企业将继续吸金,而缺乏差异化技术或商业路径的项目将加速出清。


而生存的关键在于技术收敛于场景商业闭环早于技术完美资本策略务实灵活


未来5年,能活下来的企业大概率是“专精特新”型选手,而非“颠覆人类”的梦想家。这一过程类似2016年无人机行业的洗牌,相关业内人士预测,最终存活者可能不足当前的10%。


2025年4月24-26日,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召集举行“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 着力打造一个专注于机器人全产业链技术和开发资源的平台,集聚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家,可能形成合作的整机厂家与终端场景方等全栈能力,一起做场景研讨和技术互通,以共同投入的心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图片
图片



供稿: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6116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