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苹果重回玻璃机身:机壳、盖板、镜头等厂商纷纷涌入

2018/6/7 15:11:10 标签:中国传动网

苹果重回玻璃机身:机壳、盖板、镜头等厂商纷纷涌入在6月4日的苹果WWDC18世界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正式发布了iOS12操作系统,新增USDZ的文档格式、AR测量工具(Measure)APP、ARKit2.0等,Siri在此次系统升级中获得了快捷键技能,同时还提升了老设备的性能。性能提速、着力AR成了本次会议的主题。

苹果开始更关注软件的背后,硬件接近标准化与平庸化,中国苹果供应链企业受益

其中苹果表示,AR是颠覆性的技术,可以让用户以全新的方式体验真实世界,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iOS12将延续这一点,带来全新的AR共享体验、与特定位置持久绑定、对象检测和图像跟踪等体验。苹果透露,iOS是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拥有数亿支持AR体验的设备。

iOS12支持在不同系统平台上体验AR,苹果与皮克斯(PIXAR)团队密切合作,建立了一种称之为USDZ的AR文件格式,并支持网页版,可帮助用户在Safari上直接定制物品的外观,或将其搬现实中查看实际大小。苹果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些合作伙伴如何创建USDZ文件的3D开发工具,Adobe、Autodesk等公司将与苹果合作,可以直接通过旗下的专业工具如Adobe云套件创建AR内容,接入,推动在所有iOS平台分享USDZ文件来体验AR。

另外,苹果还推出了ARKit2,该平台允许开发人员集成AR共享体验、与特定位置绑定的持久AR体验、对象检测和图像跟踪,使AR应用程序更加动态。现场苹果演示了乐高LEGOARCity如何充分利用ARKit2功能,包括共享体验、持久AR和3D对象检测,将乐高的创作和角色带入生活

本次大会上苹果只对旗下iOS、macOS、watchOS、tvOS等四大系统进行了更新,与以往偶尔会发布一些硬件产品不同,此次会议上并没有发布任何新的硬件产品,包括大家期盼以久的iPhoneSE新款机型。

苹果在这个节点上淡化硬件更新,说明苹果对自己的iPhoneX换代机型硬件设计十分有信心,基本上表示已经正式把这一代的机型设计进行了标准化,作为后续一个周期的模版设计。这也许意味未来苹果的创新将不会有太多的新硬件功能出现,只有常规的规格升级。

也正如此,苹果的市值反而增长到历史高位,接近万亿美金的市值。而全球苹果供应链企业的股价也随之大涨,中国境内的涉苹果供应链企业也一样涨幅在全市场之前。

由于业界预判苹果在硬件层面的创新不会有大的变化之前,那么苹果也将进一步追求硬件的性价比来压低供应链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让苹果能够以较低的售价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与服务增值业务收入。基本这些原因影响,能够提供更廉价产品的苹果供应链中国厂商更被行业看好。

苹果的硬件创新在外观结构件上轮动到玻璃机身

昨天的文章中,李星有提到,苹果的机身设计,从原来借鉴台式电脑的注塑机壳开始,慢慢转换到借鉴iPod音乐播放器的“无模具设计理念”,实际上苹果在笔记本电脑上更先于iPhone手机采用“无模具设计理念”模式,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迅速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库存水平,获取了最大的市场利润率。

苹果在iPhone手机采用“无模具设计理念”模式后,最先是把手机机身材料也换成了与iPod音乐播放器和苹果笔记本电脑一样的铝材料和不锈钢材料,通CNC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化加工,并把加工数据采集起来,在市场上以较低的期货价格垄断供应链上游的材料供应。

不过,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通讯网络传输技术由3G、4G往现在的5G升级,再加上苹果重新关注NFC功能,又加入了无线充电、多制式GPS、新版本的WIFI与蓝牙传输技术,未来或许还要为某些政治层面的需要,加入FM信号传输等,因此苹果不得不对手机的机身结构材料进行调整。

在苹果对适应各种电波信号转换效率的机身材料选择中,蓝宝石、陶瓷、液态金属、玻璃以及古老的塑料,都曾进入到苹果的试用环节之中,并且也还保留着部分器件持续应用,以图刺激产业界能够发现出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生产工艺出来。

但是苹果在最后的机身材料选择上,还是对与前显示大模块通用的康宁玻璃材料情有独钟。首先是康宁玻璃的产业链已经被苹果磨练的较为成熟,不管是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都已经达到了苹果想要的水平。其次是采用同样的材料与供应链来生产苹果后盖板,苹果可以省去很多的开发成本与供应链管控成本。

当然,其它的几种非金属材料蓝宝石、陶瓷、塑料,以及可以实现无屏敝效果的液态金属等,蓝宝石与陶瓷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良率不高、生产进度慢等让苹果受不到了,塑料和液态金属又要回到原来的先设计模具,再加工产品的老路,不符合苹果所推崇的“无模具设计理念”,也被苹果暂时放弃。

最后苹果在手机机身上当然选择了与前盖板玻璃一样的玻璃材料,在保证产品结构设计的节术语言一致性情况下,又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用上自己原有的供应链产能,苹果的硬件创新在外观结构件上也轮动到玻璃机身上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玻璃机身行业,机壳、盖板、镜头厂商纷纷涌入

实际上,在苹果iPhone4s采用双玻璃机身设计后,安卓阵营的手机都有一阵跟风,期间各个品牌都推出过类似的玻璃机身旗舰机型,可见苹果在智能手机界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有多强大。

然而在苹果后续转向金属机身的时候,其它安卓品牌基本上也跟着苹果转换了风向,也转换到了金属机身行列,只有当时正在因手机设计专利问题与苹果死死纠缠的三星,在旗舰机型上继续使用塑料和玻璃机身,并把这两种材料的工艺发挥到了极致。

三星除了利用自己丰富的塑料加工经验,设计出了各种仿生功能的塑料手机机身外,在玻璃材料上则创新研发出3D玻璃机身,并把自己在功能机时代所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塑料热转印技术也加入到了3D玻璃机身的加工上来,成为三星旗舰机型的一个标志性技术。

苹果重回玻璃机身后,业界曾有判断苹果也将会加入到3D玻璃机身阵营,苹果此前也有多个专利显示未来的产品,可以设计成为3D玻璃机身模式。然而苹果在测试3D玻璃机身时发现,不仅3D玻璃的抗跌落性能远低于2.5D玻璃,其加工成本与加工周期也远不如2.5D玻璃经济。

当然,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3D玻璃机身仍然是一个需要设计模具的工艺制程,而且3D玻璃在某些膜层设计上,现有的3D玻璃加工工艺暂时在性能上还达不到苹果的需求,因此苹果并没有采用3D玻璃机身。

但不管怎么说,3D玻璃机身可以说是玻璃加工工艺的一个极致性产品,因此产业内人士始终有人认为只要能把3D玻璃机身做得更好,就能引起包括苹果在内的终端品牌注意,并加入到自己的物料采购清单中。

而且随着金属机身材料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性价比,越到后面,越容易出现各种品质问题,特别是与信号天线位置相关的四个边角上,不管是为了节省加工成本采用了强度不够的塑料来替代,一摔就碎也好;还是虽然是全金属机身,但是由于材料内部结构部分设计失误导致机身强度不足,经常受力变形从而极易摔坏显示屏模组也好;或者大家都有偷工减料嫌疑,让金属机身强度还不如塑料机身性能也好,金属机身终于在去年年度之后成了行业里的昨日黄花。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硬件创新停滞,各供应链厂商的本业增长都出现瓶颈,除了尽力在同业竞争中以价格战打压对手,争取市场份额外,还得面临行业每年必须下调的采购单价,因此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就成了所有供应链企业的头等大事。

手机机身结构轮动到玻璃行情,让玻璃盖板行业有了一个倍增的市场空间,当然也成本整个供应链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领域,与之业务相近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就成了积极投资玻璃盖板加工的急先锋企业。

其中原来的金属机壳企业,不管是为了生存需要也好,还是为了业务扩张也罢,进入玻璃盖板加工领域的急切性肯定要比其它行业厂商强一些,因此如比亚迪、富士康等传统的CNC金属机身加工企业,纷纷大力投资与玻璃盖板加工的业务毫不出奇。

而与玻璃加工业务相近的摄像头产业链企业,则认为自己在玻璃镜片的性能上理解,并不比普通的玻璃盖板厂要低,因此也认为自己肯定能攻克玻璃盖板的加工难题,跨足玻璃盖板加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性,如瑞声科技等。

当然,传统的塑料机身加工企业,不管是为了往高端市场走也好,还是为了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也罢,也跟金属机壳厂商一样,有投资玻璃盖板加工的十足动力。

这些厂商为了能够在玻璃盖板市场上取得先机,基本上都选择了3D玻璃加工业务切入,与前面分析的道理一样,认为只要把3D玻璃这种极致工艺产品做好,就能吸引到手机品牌厂商的采购订单。

实际上对于品牌日趁集中的安卓阵营手机品牌厂商来说,基本上也是采用了与三星一样的策略,希望能用比苹果2.5D玻璃盖板工艺看起来更好的3D玻璃盖板工艺,在行业里和市场上持续释放眼球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被购买机会。

由于3D玻璃盖板产能的投资规模,比原来2D、2.5D玻璃盖板产能的投资规模高出了很多,因此从苹果转向玻璃机身开始,玻璃盖板行业的投资额度每年以数倍的规模增长,吸引了行业大批的设备厂商与材料厂商高度关注。

据统计,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到2017年底,行业直接投资3D玻璃加工产能的资金,总共加起来接近500亿的规模,间接投资与3D玻璃加工相关的设备与材料领域投资,总共加起来也接近130多亿。

其中除了苹果传统的两家玻璃盖板供应商,新增了约7000万片3D玻璃盖板产能,总产能超过2亿片外,行业其它企业投资的3D玻璃盖板产能加起来,也接近了1亿片规模,并且各厂商规划的产能如果如期释放的话,仍将以每年新增1亿片的规模增长,行业预计这种情况一直会到达到行业总产能接近年产6亿片3D玻璃左右,才会告一段落。

供稿:网络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545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