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成员动态

柔性生产刍议-1:柔性生产制造体系架构的提出

2024/11/18 17:16:21 标签:中国传动网

对于诸如汽车、新能源电池、消费电子等离散型制造业,其特点是各种原材料、物料和涉外零件,通过各种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制造出最终产品。

相对而言,对于客户个性化产品和产品变体的强烈需求正日益增长。小批量的生产趋势给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传统自动化解决方案带来了挑战,并且很快达到了经济极限。

市场渗透消费品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创新压力,因为它们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并且必须同时在短时间内提供许多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变体。

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旨在将传统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与对个性化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结合。为了未来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必须建立更柔性和可扩展性更好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相比,新型的生产方式必须具有以下3个目标标准。

生产设备可变性

1、生产设备的可变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在更换模具时减少停机时间并节省成本,生产设备是可变的,并且是模块化构造的,可以快速且经济地投入运行,从而适应新的生产要求。

个性化大批量生产

2、个性化大批量生产: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设备具有个性化产品的经济性生产和制造多种产品变体的能力。

企业内部的联网

3、制造业企业内部的联网:具有通信功能的生产设施可以快速且轻松地连接到IT系统从而实现对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提供建议和干预,同时具备故障预测和流程优化的功能。

在上述目标标准下,我们可以提出一种通用系统架构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的解决力案模型,它将生产系统分解为5个部分。

除产品外,该模型包括生产层、供电层、集成层和IT系统层。每层通过专用的任务、功能、属性和职责来区分,从而降低了各个组成部分特定元素的全局依赖性。其通用特性使得智能工厂系统架构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类似生产设备的重新规划。

33.jpg



供稿:图尔克(天津)传感器有限公司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5270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