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深度解读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挑战

2018/1/24 13:23:25 标签:中国传动网

近年来,工业4.0、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是颇具热点的议题,而工业机器人更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关注方向。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销售量6.9万台,同比增长21%;金融信息调查公司IHSMarkit还预计,未来数年国内该市场还将保持约20%的年复合增长率。

国家政策层面,更是出台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一系列行业扶持、补贴政策,以充分促进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支持工业机器人发展政策概览

多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按照运动方式和机械结构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SCARA)、多关节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目前最常见的是多关节机器人,有六个及以上旋转轴,适合于几乎任何轨迹或角度的工作。

从左至右为: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多关节型机器人

A股市场工业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一览表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核心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厂商普遍“小、散、弱”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均有待提高;企业存在“小、散、弱”的问题。

核心零部件成最大掣肘

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控制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因为多类零部件均依赖进口,国内厂商成本压力较大。以多轴工业机器人为例,一件产品中,减速器、伺服系统、机械本体、控制系统、其他外设分别占成本比重为36%、24%、22%、12%以及6%,也就是说,核心零部件占产品总体成本约72%。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最大掣肘的解析

(左)中国系统集成商前100名本体合作企业分布(右)中国多轴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何况该行业内国内厂商规模普遍偏小,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在产品成本高企、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企业只有做大规模才有效益可言。业内人士测算,企业产销500台以上工业机器人约能实现收支平衡;产销1000台以上工业机器人才能谈得上盈利。

国内厂商鲜有技术壁垒

如果是零部件供应商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那么肯定要说到产业链的末端,也是最终面向市场试金的“应用系统集成”部分。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最大掣肘的解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示意图

对比国外很多大型系统集成商,他们通常已经在特定工艺领域建立起竞争优势,如杜尔在汽车涂装生产线领域处于领先位置,不仅如此,以汽车市场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已被ABB、发那科、库卡等国外巨头瓜分完毕,本土集成商唯有通过与巨头合作,尚能获得部分市场份额。

工业机器人产业路在何方?看好3C领域和协作机器人

3C产品生命周期短、品种多,需要柔性的智能制造方式,与此相对的,目前国内3C行业机器人的使用水平仍然很低。不同于汽车制造行业,3C制造行业所需的机器人往往偏小型化、轻量化、柔性化,即所谓的“协作机器人”。

对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有以下特征

结语

目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臻成熟,正在向智能化、重载、高精度、网络化等方向发展,未来还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具备图像识别、语言识别、自主学习等能力,能够配合人类甚至独立完成更多生产工作。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势必使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整体利润率水平,政策方面,尤其要警惕机器人产业规划过剩、防止高端产业向低端化发展。

鉴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是其中的高毛利环节,也是目前制约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那些能够突破国外巨头垄断、能够大规模量产核心零部件的创新企业,也最有可能诞生带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成功突围的独角兽

 

供稿:网络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cmcia.cn/content.aspx?url=rew&id=288

成员中心

《伺服与运动控制》

《伺服与运动控制》

创刊于2005年,秉承面向市场、面向科技、面向应用、面向行业,集实用性、信息性、...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中国传动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机器人、智能系统领域的高端产经...

《直驱与传动》

《直驱与传动》

聚焦直驱产业,整合资源,为直驱企业与用户搭建桥梁。